10月13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202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經濟學家喬爾·莫基爾、菲利普·阿吉翁和彼得·豪伊特,以表彰他們對創新驅動經濟增長理論的闡釋金屬制品廠 。3位獲獎者有哪些主要成就?研究成果將帶來怎樣的影響?南京大學人文社科資深教授、商學院名譽院長、行知書院院長趙曙明接受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采訪。

趙曙明介紹,喬爾·莫基爾(Joel Mokyr)就職于美國西北大學,菲利普·阿吉翁(Philippe Aghion)就職于法蘭西公學院(同時就職于歐洲工商管理學院和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彼得·豪伊特(Peter Howitt)就職于美國布朗大學金屬制品廠 。2025年度的諾貝爾經濟學獎用于表彰他們“對創新驅動型經濟增長的闡釋”。
據悉,獎金總額為1100萬瑞典克朗,約合825萬元人民幣金屬制品廠 。其中,一半獎金授予莫基爾,其獲獎理由是“識別出通過技術進步實現可持續增長的前提條件”;另一半獎金由阿吉翁和豪伊特共享,以表彰二者“提出通過創造性破壞實現可持續增長的理論”。
明確金屬制品廠 了技術發展與可持續增長作用
對產業政策等有指導性價值
趙曙明介紹,從獲獎者的主要成就來看,喬爾·莫基爾致力于歐洲經濟史的研究,特別關注于1750年至1914年這段時期金屬制品廠 。其研究聚焦于歐洲社會中技術進步的經濟與知識根源、工業化與經濟發展對社會福祉的影響。因其研究貢獻,曾獲海涅肯歷史獎、巴爾贊國際經濟史獎等重要獎項。
菲利普·阿吉翁是創新經濟學領域的領軍學者,其研究主要圍繞“創新如何驅動長期增長”展開,并延伸至勞動力、環境、金融等相關領域金屬制品廠 。其研究成果包括研發資源錯配對增長的影響、定向技術變革對環境政策的作用、創新對勞動力市場結構的影響等。曾被授予歐洲科學院伊拉斯謨獎章、西班牙對外銀行基金會知識前沿獎等獎項。
彼得·豪伊特是現代“熊彼特主義”經濟增長理論分析框架的創立者之一,尤其側重于通貨膨脹的成因與影響、貨幣政策在維護經濟穩定中的作用、長期失業的根源,以及經濟增長的動力來源,并圍繞加拿大的貨幣政策發表了大量研究金屬制品廠 。
他們的研究成果將帶來怎樣的影響?趙曙明分析,獎項再次聚焦于經濟增長理論研究,延續了諾貝爾經濟學獎關注實際經濟問題的傳統金屬制品廠 。當今社會處于新一輪的技術和產業革命,尋求新的產業和經濟發展,成為破解諸多問題的關鍵。三位獲獎經濟學家的研究成果,不僅指出了創新對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性,更明確了技術發展與可持續增長之間的作用機制。這對于產業政策,企業制定發展戰略都有著指導性的價值。
諾獎得主此前就是大熱人選
還是一位“富二代”學者
另有報道顯示,菲利普·阿吉翁為經濟增長理論領域的泰斗金屬制品廠 。通過建立基于“創造性破壞”的阿格因-豪伊特模型,他成功將熊彼特經濟增長范式重新帶回到主流宏觀經濟理論中,也一直是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大熱人選。
菲利普·阿吉翁的母親是著名的市場設計師、奢侈品牌蔻依(Chloé)的創始人加比·阿吉翁金屬制品廠 。不過,阿吉翁并未繼承母親的時尚事業,而是選擇經濟學作為自己的志業。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馬燕
校對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