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22日,意大利博洛尼亞,49歲的烏克蘭男子、退役特種兵庫茲涅佐夫被警方押送金屬制品廠 。他被指控為炸毀“北溪”管道的嫌疑人。視覺中國供圖
綜合編譯 王 梓
德國《柏林報》10月13日刊登報道《基輔面臨政治地震》,稱針對烏克蘭前武裝部隊總司令扎盧日內的“北溪”管道爆炸案的調查工作,游走于司法、情報機構和政治之間的灰色地帶,可能成為詆毀競爭對手和反對者的工具金屬制品廠 。
2022年秋,當“北溪”管道在波羅的海被炸毀時,“罪魁禍首”似乎很明確:歐洲媒體普遍認為是俄羅斯金屬制品廠 。但3年后,越來越多的跡象指向相反的方向——烏克蘭,更具體地講,是該國前武裝部隊總司令、現任烏駐英國大使扎盧日內。
德國《世界報》等媒體稱,外界懷疑,這位在烏克蘭極受歡迎的“戰爭英雄”和“該國最成功的將領之一”下令炸毀了歐俄之間的能源動脈金屬制品廠 。
“這些指控基于匿名信源、間接證據和新聞泄密的組合金屬制品廠 。”《柏林報》稱,德國聯邦警察總局和聯邦刑事警察局收集到的證據表明,一個源于烏克蘭的“經驗豐富的破壞小組”利用租來的帆船在博恩霍爾姆島附近放置了炸藥。不過,《世界報》援引部分安全部門人士的說法稱,他們覺得這套說法“過于完美”,或許有人故意散布消息,將調查引向特定方向。
政治利益涌入敘事主導權的真空地帶金屬制品廠 。爆料的時間點非常值得注意:扎盧日內被視為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最有力的競爭對手,民調顯示,他在烏克蘭民眾中的信任度高于澤連斯基。一些歐洲媒體暗示,扎盧日內正考慮回到該國政治舞臺的中心。
與此同時,澤連斯基因前方戰況承受著巨大壓力,數周前的腐敗丑聞又給他帶來了額外的傷害,令他的國內支持度持續下降金屬制品廠 。
“危險的風暴是否正在醞釀?游走于司法、情報機構和政治之間灰色地帶的‘北溪’管道爆炸案調查可能成為用于詆毀競爭對手和反對者的工具金屬制品廠 。另一方面,目前尚未有任何西方國家政府、情報機構或獨立調查證實是扎盧日內下令實施了襲擊。如果澤連斯基在沒有確鑿證據的情況下扳倒一位德高望重的將軍,他自己也將陷入險境。這樣的舉動不僅會被西方盟友視為專制,還可能進一步損害烏克蘭社會脆弱的團結。”《柏林報》指出,“北溪”爆炸案早已不再是純粹的烏克蘭內部事務,它在歐洲多國引發了緊張氣氛。
“針對扎盧日內的指控非常嚴重,斷言這位前烏軍總司令下令破壞‘北溪’管道為時過早金屬制品廠 。同樣,揣測澤連斯基利用調查來鏟除其最大的國內政治對手也為時過早。”《柏林報》稱,“北溪”管道爆炸案發生3年后,要求找到真正答案的呼聲在歐洲逐漸高漲。